头条 | 课堂教学改革改向何处?顾明远、佐藤学、钟启泉等大家如是说……
| 课改必须从“改课”开始,课堂教学改革向何处改?改革过程中需要遵循什么、扬弃什么?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式、合作式学习为主要方式,逐渐成为专家们的共识。
顾明远:
教师可以少讲一些
| 著名教育专家,北师大资深教授
教育活动、人才培养在学校中最终要落实到教学方式上。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灌输式教学,是老师滔滔地讲,学生静静地听的被动接受式。这种方式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把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参与式教学,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竭力提倡探究性学习。
什么是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自己提出答案。实施探究性学习,就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进一步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课题,自己开始探索。这需要时间。许多教师往往觉得哪来这么多时间让学生去探索。其实时间是有的,教师可以少讲一些,少布置一些练习性的作业,把时间腾出来让学生去思考问题。
佐藤学:
课堂改革重在小组合作
| 日本教育学会前会长
世界各国的课堂正在发生静悄悄的变化。在新的课堂里,二十多个学生围坐在几堆课桌前,展开合作学习。教学不再是划一的同步教学了,而是以主题为中心,组织探究性的单元学习。在课堂里,教科书不过是资料的一种而已。在教学中,尽管也有教师向全班学生进行讲解的场面,但更多的是学生围坐在一起展开“探究式学习”的居多。对教师来说,每一个学生的想法和头脑中的表象都相互碰撞、呼应起来的“交响乐”本身,乃是教学的最大妙趣之所在。通过“交响乐团”式的教学,每个学生之间富有内涵的相互学习是否能够开展起来,与教师是否能够尊重每个学生微妙的个别差异,是否能够洞察其差异之间相互学习的可能性是分不开的。
在课堂中,倘若局限于“同步教学或是个别学习”的二元对立的图式,课堂改革是难以充分地推进的。在课堂改革中,最重要的课题不在于“同步教学或是个别学习”,而在于小组的“合作学习”。
钟启泉:
从“传递中心”走向“对话中心”
|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种“记忆型教学文化”。在这种文化中,教师的作用是向学生传递信息,学生的作用是接受、存储信息,并且按照这些信息行动;教师的教的活动替代了学生的学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是统治者、操纵者,学生是被统治者、被操纵者。这样的课堂近乎于没有生命活力和灵性的“心智屠宰场”。我们再也不能被束缚于教学活动的僵化、机械和被动的运作了。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改造灌输式的“反对话文化”,倡导“对话文化”。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对话的过程,就是要引导学生与客观世界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我对话,并且通过对话,形成一种活动性的、合作性的、反思性的学习方式,亦即形成认知性实践、社会性实践、伦理性实践“三为一体”的学习过程。这种课堂教学过程超越了二元论:它强调知识的主观与客观、知识的接受与发现、知识的解构与建构、知识的抽象性与具体性、知识的明确与默会等诸多关系的统一。我们要共同寻求课程教学的这种革命性的转变——从“传递中心”的教学转变为“对话中心”的教学;从“记忆型教学文化”转变为“思维型教学文化”。
田慧生:
摒弃捆绑式的课堂教学文化
|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我们的课堂要由过去长期以来以教为主的课堂根本转变,但现在这种转变过程中还没有最终实现,这一点可以在课堂里听课时可以感觉到。应该承认,新的学习方式在现在广大中小学的课堂里非常普遍了,学生在课堂中自主活动的成分也已经大大地增加了,但总感觉到还有很顽强的一股力量在制约着课改最后临门一脚踢出去。我认为,这是在课堂中习惯性的、捆绑式的教学习惯,还在顽强发挥作用。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一种捆绑式的课堂教学文化,也还没有彻底根除。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师还是习惯于为学生设计好一切——即使让学生参与到探究讨论中,我感觉也不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而是通过启发把学生对问题思考引向教师设计好的标准框架,最后指向标准化。
启发的方向出现问题,这源自于我们对课堂的过渡的设计和掌控,形成了习惯性的力量。就像我们习惯了捆绑学生,牵着学生走。什么时候当教师真正不再捆绑学生的思维,我们课堂就有希望。
成尚荣:
教学过程正在被学习过程替代
| 国家督学、江苏省教科所前所长
课堂教学究竟走向哪里?我归纳为四个走向。第一,坚持以学为核心,让课堂教学发生根本性的变革。第二,坚持基于学科本质的教学,让课堂教学发生深度的变革。第三,坚持教学即儿童研究,让课堂教学成为真正的儿童的课堂、教学。第四,坚持以现代信息技术变革课堂,让课堂里呈现更开放、现代的教学与学习方式。大家都在研究以学为核心,究竟为什么以学为核心?我以为,我们的课堂教学还没有真正实现以学为核心,大部分还是以教为主。我的判断是,在全国范围内的特级教师以学为核心的整体状况并没有变过来。因此,特级教师要想尽方法以学为主。
以学为核心,究竟要不要教?联合国有个报告说:教学过程正在被学习过程所替代。叶澜教授说,研究老师的教,不能回到老路。老师的教可能是一个点拨、引导、提升、点评,是不教之教的过程。特级教师、名师,如果当今不在这个问题上有新的认识,课堂教学改革还在旧路上行走。
微信编辑:白衣